很多工厂每年浪费了千百万元的费用,其中大部份均可节省下来,虽然管理阶层应负主要责任,但必须获全体员工之支持,特别班组长的合作是产生效率的主要关键,以下列出151种浪费原因,班组长们应该马上采取改善行动,并经常自我检点,同时更应重视浪费、效率、不良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班 组 长 可以改善的151种浪费 |
|
|
序号 |
确认项目 |
|
|
一、时间的浪费 |
|
1 |
缺乏适当的计划,使工修人员在换规格时产生等待,或停工待料 |
|
2 |
一线主管未能彻底了解其所接受之命令与指示 |
|
3 |
缺乏对全天工作内容的认识 |
|
4 |
对一线主管的命令或指示不清楚 |
|
5 |
未能确实督导工具、材料、小装置等应放置于一定之处所 |
|
6 |
不应加班的工作,造成加班 |
|
7 |
未检视每一工作是否供给合适的工具与装配 |
|
8 |
放任下属故意逃避他们能作的工作 |
|
9 |
需要的人员不足 |
|
10 |
保有太多冗员 |
|
11 |
拙于填写报告及各种申请表格 |
|
12 |
纵容班员养成聊天、擅离工作岗位、浪费时间之坏习惯 |
|
13 |
疏于查问与改正班员临时旷职及请假的原因 |
|
14 |
未要求班员准时开始工作,松于监督 |
|
15 |
拖延决策 |
|
16 |
一线主管本身不必要的请假与迟到或不守时 |
|
17 |
迟交报告 |
|
18 |
需要修理时未立即请查原因 |
|
19 |
工作中不必要的谈话与查问 |
|
20 |
一线主管不能适当的安排自己的工作与时间 |
|
二、创意的浪费 |
|
1 |
未能倾听下属的建议 |
|
2 |
未能鼓励下属多提建议 |
|
3 |
在各种问题上不能广听部属的意见 |
|
4 |
不能广泛的研讯本身工作与业务之有关方法 |
|
5 |
未询问新进人员过去之工作经验,以获取有益的意见 |
|
6 |
未充分向其它部门(如生技等)请教 |
|
7 |
未考虑或指定适当人员处理所有有用的提案 |
|
8 |
未能从一线主管会议中获取有益的意见 |
|
9 |
管理机能不好 |
|
三、 材料与供应品的浪费 |
|
1 |
督导不良,造成材料的浪费 |
|
a.对新人指导不够 |
|
b.指派新工作时未充分指导 |
|
c.蓝图或草图破损、难懂、看错、标准未及时更正、或自作主张 |
|
d.机械故障或未调整好 |
|
e.未对每一工作站检查材料使用情形,(标准与差异分析) |
|
2 |
未让部属了解材料或供应品的价值 |
|
3 |
命令与指示不清 |
|
4 |
纵容不良的物料搬运 |
|
5 |
未注意部属的眼力与健康,造成不良品 |
|
6 |
缺乏纪律,纵容粗心或不当的工作 |
|
7 |
容许部属用不适当的材料,如太好或太差 |
|
8 |
未能追踪不良工作起自何人,以致不能纠正 |
|
9 |
不能适才适用,特别是新人 |
|
10 |
请领太多材料,多余却未办退料 |
|
11 |
未请领正确的材料,用错材料 |
|
12 |
未检查材料是否排列整齐,正确放置 |
|
13 |
未能利用蒸气、水、气体、电和压缩空气等检查电线之绝缘破损,裂开的凡尔与管路 |
|
14 |
纵容部属私事使用油、压缩空气、小工具、化学药品等 |
|
15 |
让不良材料当良品流入制程 |
|
16 |
缺乏有效系统防止材料外流、避免损失或被偷 |
|
17 |
可再用的材料当废料处理 |
|
18 |
纵容浪费或滥用以下供应品:扫把、文具、油布、灯泡、水管等 |
|
19 |
产生不良未立即停止生产 |
|
四、机器与设备的浪费 |
|
1 |
缺乏工作计划,使所有可用的机器未获得充分且适合的利用 |
|
2 |
疏于检查机器,使其保持良好状态及避免故障 |
|
3 |
一线主管缺乏正确使用机器的知识,不了解各种机器的能力 |
|
4 |
未定期检查—绳、皮带、链条、输送带、润滑系统凡尔等 |
|
5 |
杀鸡用牛刀,小工作用大机械 |
|
6 |
在保养、修理、油漆工作上缺乏与保养部门协调 |
|
7 |
闲置机器未加保养,任受潮湿、脏物、灰尘、锈等侵蚀 |
|
8 |
缺乏定期清洁,机器不洁 |
|
9 |
所有转动零件未检查是否有适当的润滑 |
|
10 |
应修理之处未立即办理 |
|
11 |
机器没有适当的操作说明书 |
|
12 |
缺乏良好纪律以避免机器设备的滥用 |
|
13 |
纵容部属用「不当方法」修理机器 |
|
14 |
一线主管不知机器与设备的最新型式 |
|
15 |
未促使部属注意机器的价值与情况 |
|
16 |
滥用小机器作笨重工作 |
|
17 |
该报废的机器仍加以修理,比买新机花了更多的费用 |
|
18 |
可修理的机器却报废 |
|
19 |
没有效率管理之数据(机械效率) |
|
五、人力的浪费 |
|
1 |
由于下列原因,无法控制有能力部属之人事变动 |
|
a.未评估员工变动之直接与间接成本 |
|
b.“管”得太多,聪明的领导却太少 |
|
c.对纪律要求「太严」或「太松」 |
|
d.能做到的「承诺」,却未遵守 |
|
e.许下不能作到的「承诺」,如加薪或升迁 |
|
f.无充分理由而解雇人,不应使用解雇作为一种处罚 |
|
g.强留部属在他极端不喜欢的工作上 |
|
h.对待部属不公正 |
|
i.部属争吵时,偏袒一方 |
|
j.对一个部属批语其它的部属 |
|
k.未能查出自愿离职部属之理由 |
|
l.不能向部属正确说明公司的目标与政策 |
|
m.在升薪调整上,一线主管未在职范围与政策 |
|
n.一线主管的权威、架势不好 |
|
2 |
不能使新进人员充分发挥其生产力 |
|
a.没有以亲切、帮助的态度接纳新员工 |
|
b.对新进人员没给予安全的工作指导 |
|
c.未让新进人员了解全天的工作及其它内容 |
|
d.没有选择够格的人配合工作 |
|
e.对学习速度慢的人没有耐心 |
|
f.未促使其它部属对新人的表示友善、帮助的态度 |
|
g.未尽可能的接近新人 |
|
h.没有告知新人,工厂生活情况与规划,如安全、发薪日期、厕所、饮用水、浴室等 |
|
i.未安排完整的训练计划 |
|
3 |
未使部属尽其所能: |
|
a.未指导部属如何做好工作 |
|
b.未尽可能的说明工作,使其发生兴趣 |
|
c.未对部属的进步与个人生活表示关心 |
|
d.没有容纳部属错误的雅量 |
|
e.未注意部属的力量与个性,适当的指派工作 |
|
f.未研究部属个人的不同,以发挥他最大的潜力 |
|
g.纵容部属派系存在或组成小圈圈 |
|
h.评价一个人只重资格、种族、宗教、关系 |
|
i.明知某人的心理或生理不适当,却未加调动 |
|
j.生病的部属仍让他工作 |
|
k.未给予需要的协助 |
|
l.当可能且适当的时间,却未给予升迁 |
|
m.未考虑影响薪资与工作条件的问题 |
|
n.未训练一个后补者 |
|
4 |
欠缺对标准工时教导之概念 |
|
5 |
欠人员效率管理之数据 |
|
六、意外事故的浪费 |
|
1 |
未认识到预防意外事故是工作的一部份 |
|
2 |
未对全体部属彻底说明安全事务 |
|
3 |
未给机器装上安全防护,并使确保有效 |
|
4 |
纵容在工作场所滥用安全防护 |
|
5 |
未在适当处所标上危险记号,并保持干凈与易读 |
|
6 |
未彻底了解意外事故的间接成本 |
|
7 |
物料放置不善 |
|
8 |
不了解构成意外危险的成因 |
|
9 |
未保存事故记录,却未加分析与应用 |
|
10 |
未建立良好的安全范例 |
|
11 |
没有定期与切实的检查安全 |
|
12 |
未能持久地执行安全规则 |
|
13 |
纵容工作人员必要的安全装配:如手套、电焊护面等 |
|
14 |
一线主管未认清其安全责任与事故责任 |
|
15 |
不能激发与保持部属的安全意识以防止事故 |
|
16 |
未与政府或保险公司之安全检查员配合 |
|
七、缺乏合作的浪费 |
|
1 |
未与其它一线主管或部门合作;未与事务人员、工程师、业务员、人事等合作 |
|
2 |
未确实了解公司政策并向部属解释 |
|
3 |
不能聪明地处理谣言 |
|
4 |
推诿责任给其它一线主管、部属或主管 |
|
5 |
未适当地将部属的意见反应给主管 |
|
6 |
纵容不满的员工煽动反抗公司的作法 |
|
7 |
一线主管未能给予那些尚不普及的公司规章予以全力支持 |
|
8 |
未能鼓舞部属间的友爱与合作的气氛 |
|
9 |
一线主管在本部门内轻率地批评公司政策与私人 |
|
10 |
在公司之教育活动上未与管理阶层诚心全力合作包括学徒训练、公布栏、提案制度等 |
|
八、空间的浪费 |
|
1 |
整理整顿 |
|
2 |
材料之不适当排放与储存 |
|
3 |
未充分注意材料在工厂中的途程计划 |
|
4 |
机械与其它永久性设备之错误安置 |
|
5 |
纵容部属丢置手工具、梯子、手推车等在过道上,不能保持走道清洁者 |
|
6 |
废料未报废 |
|
7 |
橱柜、油筒、材料供应处等放置于不便之处 |
|
8 |
纵容不用的机器与设备占据重要的空间 |
|
9 |
由于未及时修理楼板、屋顶等以致需要的空间未加利用 |
|
10 |
照明不足,形成黑点,死角 |
|
11 |
单位内布置不良,不能保持条理 |
|
12 |
工作场所諀不需要的物料,仓库与工场不分 |
|
13 |
未重视事理整顿的重要 |
|
14 |
未培养及督导物品用完要归定位 |
|
15 |
未彻底执行定期(每日、每周、每月)清理项目,以永久保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