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产管理 > 精益生产 > 正文

一个流生产方式

2020-04-26 11:03作者:admin 阅读:( )

一个流生产是70年代在准时制生产方式的基础由日本企业首先提出来的,是对传统生产观念的根本改变。
一个流
1概念描述

传统的生产方式是靠大量的在制品和零部件储备来维持均衡生产和任务的完成,储备越多,问题就越不容易暴露,其思想是维持型的。
一个流生产,即各工序只有一个工件在流动,使工序从毛坯到品的加工过程始终处于不停滞、不堆积、不超越的流动状态,是一种工序间在制品向零挑战的生产管理方式,其思想是改善型的。通过追求“一个流”,使各种问题、浪费和矛盾明显化,迫使人们主动解决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
一个流要求以现场为管理中心,实行三现主义(现场、现物、现实),建立消火(现场驻屯、故障挂牌、设备不工作时间维修、维修工具管理)和防火体系,形成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文明生产环境,为现场创造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保证交货期的环境与条件。现场管理要从以设备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以单机操作转向同步生产,变浊流为清流。物流设计要坚持:连续流动原则;规范化装载原则;运输手段简单原则;输送速度要快;便于收集下脚料和便于管理原则。
一个流的实质是以不断减少资源浪费为目的,将生产诸要素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用最少的人、物耗、资金、时间完成必要的工作。采用 “一个流”生产技术,关键是要实现观念的转变(由维持转向改善)、管理职能的转变(专业管理向以现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和用人制度的转变(由被动考核向主动培训转变)。

2生产特点

一个流生产的特点
按产品类别布置的生产线
多制程的生产方式
固定的、单一的物流
采用稳定性好的小型设备
产品单件流动
作业员一人多岗

3要点

(1)单件流动
(2)按加工顺序排列设备
(3)按节拍进行生产
(4)站立式走动作业
(5)培养多能工
(6)使用小型、便宜的设备
(7)生产设备“U',形布置
(8)作业标准化

4生产优点

一个流生产的优点:
生产时间短
在制品存量少
占用生产面积小
易暴露问题点
容易适应市场与计划的变更
有利于保证产品品质
有利于安全生产
不需要高性能的、大型化的设备
减少管理成本,确保财产安全

一个流

5生产前提

一个流生产方式的实施效果依赖于以下五个前提:
生产线按产品对象原则布置;
换装时间占作业时间的比例很小,可忽略不计;
要求职能部门、服务部门以现场为中心,全力以赴地支持;
要求纵向责任明确,横向关系协调;
要求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和反馈及时准确、全面畅通。

6遵循原则

1.物流同步原则
一个流生产要求在没有库存的前提下,实现在必要的时刻得到必要的零件,为此,应使各种零部件的生产和供应完全同步,整个生产按比例、协调地连续生产,按照后工序的需要安排投入和产出。物流同步要求避免以下情况:超过装夹数量的零件到达某工序,零件出现等候和积压;某工序所需要的零件不同时到达,出现滞后或超前;前后工序生产不均衡;因某一工序的问题使物流出现停顿。为实现物流的同步,要求班组不断开展“5S”活动。
2.内部用户原则
实现一个流生产要求每一道加工工序无缺陷、无故障,若制件出现缺陷,要么停掉生产线,要么强行把有缺陷的制件流下去,无论何种选择都将引起成本的上升。因此,一个流要求每一道工序严格控制工作质量,做到质量在过程中控制,遵循内部用户原则。其含义是:
每一道工序是前道工序的用户
每一道工序是后道工序的供货商
每一道工序只接受前道工序合格的产品
每一道工序只生产合格的产品
每一道工序只提供合格的产品给后道工序
遵循内部用户原则的具体方法是开展自检、互检,并严格按工艺操作规范进行生产。
3.消除浪费原则
一个流生产的目的是减少在制品,使生产中存在的浪费现象暴露出来,并不断排除,使成本下降。这些浪费现象包括:
在制品过剩 供货拖拉 排除设备故障的时间长 信息交流不畅通 工艺纪律差 上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会阻碍一个流生产方式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解决这些问题,为实现一个流生产方式创造条件。

7布置要点

1.根据产品结构(工艺流程)布置或调整
对产品工艺流程的分析是一个流生产的基础也是价值流分析的关键。德鲁克先生说过“生产管理不是将工具用在材料上,而是将逻辑用在工作上”。用简洁的图示方式,将产品工艺流程描述出来,作为生产线布置和调整的依据。
2.能做出标准作业的生产线
生产线应简洁明了,无死角,无隐藏的角落,标示明确
要能看得出: 制造过多的浪费 步行距离的浪费 手动作业的浪费 要明确:生产步调(生产节拍) 在制品数量的明确化 作业者的动作流程必须保持顺畅
3.没有浪费的生产线
生产的基本型态是不要让生产物流停滞下来
加以考虑项目:中间库存品的位置 堆置方法 搬运路径 主要原则: 要先进先出快速流动 前后关连生产线尽量靠拢过来。
4.信息的流动
反映信息来源要一元化 生产的实绩差异管理要以生产线为对象 信息应尽量用目视管理呈现 信息要能及时反映出来 信息要让生产线全体了解 指示的传递流向应与物流方向一致
5.少人化的生产线
设备要小型化,能够移动 “U型布置”或“C型布置” 作业应同一个方向走动 设备之间不能有阻隔 让加工的动作尽量由机械来完成 设备的按钮应考虑人机配合 操作员应一人多岗 多制程化,减少瓶颈工序,工序间应易于合并
6.能够做全数检查的品质保证
全数检查的做法必须建立在生产线上 设备要朝防错机构的方式来改善 生产线上的照明及作业条件环境应良好 必要的检查标准要在生产线上呈现出
7.确保安全的生产线
机械的加工动作点,必须远离双手可达的范围之外 通路设法去除踏台、突出物或有动作的机械、使工作时容易步行 避免误动按钮 消除落下物,保持整洁 提供舒适的作业环境 去除临时管线

8设备要求

1、设备的选择
买简易的设备:指仅具有基本功能作用的机器,再根据生产要求逐步附加上一些必要的机能。 门当户对的设备:设备的使用应当恰如其分,配合适当的需求,购买门当户对的专用机器设备才好。 小型化的设备:生产的设备要小型化才好,产量需求增加时,能够很适当地追加上去,才不会造成产能过剩的现象。 生产线应能使交期时间变得更快,即”细流而快”,理想的设备最好能做到一次仅能做一个,马上流到下一制程,中间没有停滞。
2、流动的设备
要小型化 设备要有轮子或容易搬运 设备的水电气应设快速接头、插座 物品在加工时的出入口要一致化,有自动弹出装置更好 设备的管线要整齐并有柔性
3、柔性的设备
设备的适用性要强。只要改变某些部位,就能转变成其他用途 设备切换速度要快。产品一有变化,仅需更换部分机构或组件就可生产该产品 明确各生产区域。保持其弹性变更的能力,尽量不隔离成不同的房间 设备要有扩充产能的可能性 设备要能够标准化 不要再花时间去做调整或者是试作的工作
4、狭窄作业面的设备
作业面缩短,不但可以减少作业者走动时间的浪费,也可以减少作业者的周期时间。
前制程的出口为后制程的入口 作业面的接近、高度与深度要使作业者尽量靠近作业点的位置,站立工作时的高度以肚脐的高度为准,深度以手腕前后动作的适当深度即可。 狭窄深长的设备 减少无附加价值的走动。
5、动作理想的设备
从现有的机器动作的品质来改善提升,不但花费的投资少,同时又能很快地满足市场需求的快速成长。
有高效动作的设备。设备应能产生有附加价值的加工动作,无效的动作都应去掉。 有“连结”功能的设备动作。前后相连的动作有一部份是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动作,它不但可使动作的品质高,而且所花费的成本较低,周期时间也短,产能较高。 有移动功能的设备动作。机械设备的动作必须多能工化。

9人员要求

多能工----一人多岗制
作业标准化----改善的前提
少人化----有弹性的组织
辅助人员----做非标准的工作
团队协作----荣辱与共

10推行条件

实施“一个流”生产模式时,必须关注八大条件,这就是“一个流”得以成功实现的前提,同时也被称作为“一个流”生产所固有的标志。
(1)单间流动
 
“一个流”生产的第一要点就是要使产品生产的各道工序做到几乎同步进行,使产品实现单件生产、单件流动。单件流动是为了避免以批量单位进行加工,前道工序的加工一结束就立刻转到下一道工序,从而使得工序间在制品的数量接近于零。
(2)按加工顺序排列设备
 
在一些企业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同工序的加工设备之间的距离非常远,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品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人力才能搬运到下一道工序,这样的现象被称为孤岛设备。“一个流”生产要求放弃按设备类型排列的布局,而是按照加工顺序来排列生产设备,避免孤岛设备现象的出现,尽可能使设备的布置流水线化,真正做到只有“一个流”。
 
(3)按节拍进行生产
 
“一个流”生产还要求各道工序严格按照一定的节拍进行生产。如果各道工序的生产节拍不一致,将会出现产品积压和停滞,无法形成“一个流”。因此,应该设法让生产慢的设备快起来,生产快的设备适当减慢速度,每一道工序都按节拍进行生产,从而使整个生产过程顺畅。
(4)站立式走动作业
 
在很多企业的生产现场都可以看到,操作人员们几乎都坐着工作,他们的很多动作都属于浪费。从JIT的角度来讲,为了调整生产节拍,有可能需要一个人同时操作两个人或多个设备,这就要求作业人员不能坐着工作,而应该采用站立走动的作业方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5)培养多能工
 
在传统生产方式中,操作人员通常只会操作一种设备。当A设备的生产能力很强而B设备的生产能力较弱时,很容易造成A设备的操作人员空闲而B设备的操作人员过于繁忙,从而导致生产不均衡。因此,“一个流”生产要求操作人员能够同时操作多台生产设备,通过培养多能工来均衡整个生产节拍。此外,培养多能工还有利于缩减人力成本。

 
(6)使用小型、便宜的设备
 
由于大型设备的生产能力很强,很容易让后续工序无法及时跟上,从而导致大量的中间产品积压。此外,大型设备还会造成投资和占地面积的增加。因此,JIT不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批量大的设备,而主张采用小型、便宜的设备。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小型、便宜的设备不但投资金额较少,而且灵活性非常高。
(7)U形布置
 
如果将生产设备一字摆开,操作人员从第一台设备到最后一台设备就需要走动很远的距离,从而造成严重的人力浪费。因此,“一个流”生产要求将生产设备按照U字形来排列,从入口到出口形成一个完整的U形,这样可以大量减少因不同工序之间的传递而造成的走动,减少时间和搬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8)作业标准化
 
作业标准化要求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都有一份作业指导书,然后检查员工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工作,这样便能强制员工严格按照既定的生产节拍进行生产。如果作业没有实现标准化,那么单位产品的生产时间、生产节拍就难以得到控制,自然也无法保证形成“一个流”。

11推行步骤

步骤1:全员的意识建立。观念上必须改变,要站在客户的立场去坚持以一个流的生产方式作业,尤其是干部。 步骤2:成立示范改善小组。不同部门的中坚干部成立示范改善小组尝试,以便能彻底实施。
步骤3:选定示范生产线。应从最容易的地方着手作示范。
步骤4:现况调整分析。选定示范线后,应先充分了解该产品的生产状况(如生产流程图,生产线布置方式,人员的配置及生产性,库存时间人力空间及设备的稼动率)。
步骤5:设定生产节拍。生产节拍----是以每日的工作时数除以每日市场的需求数----即目标时间(规制时间),许多改善的出发点以生产节拍为依据,生产节拍受生产时间及订单量的变化而变化,与现场的设备、人员的生产能力是无关的。
步骤6:决定设备、人员的数量。根据生产节拍、各制程的加工时间和人力时间,计算出各个制程的设备需求数和作业人员的需求数,设备不足,应分析稼动率,进一步改善以提高设备产能;而人员不足,则必须努力设法将零点几个人的工作量予以改善并消除掉----少人化。
步骤7:布置一个流的生产线。要依制程加工顺序,以逆时针拉动,设备尽量拉拢以减少人员走动及物品搬运的距离,设备小型化、滑轮化、专用化,设备的工作点高度应抬高,以增加作业人员工作的灵活性。
步骤8:配置作业人员。依计算所得的作业人数及机器设备的布置,以“生产节拍”为目标,将各制程分配到每一个作业员,使得每一位作业员所分配到的制程人力时间的总和能与“生产节拍”完全一致,最好或越接近越好。作业员必须要有能操作多项制程的多能工,才能有效充分的利用人力时间。
步骤9:单件流动。流线化生产的方式,就是将以往不知道的潜在浪费暴露出来,生产线建立后,就能以加工一个,检查一个,传送一个到下一制程的方式生产,即单件流动的意义。
步骤10:维持管理与改善。流线化生产线配置好之后,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应尽量改善,对于人员的排斥,应苦口婆心予以沟通让其接受。
步骤11:水平展开与无人化目标。此生产线的范例应在全工厂内推广,并朝着无人化的目标前进。

12要点

1.单件流动
“一个流”生产的第一要点就是要使产品生产的各道工序做到几乎同步进行,使产品实现单件生产、单件流动。单件流动是为了避免以批量单位进行加工,前道工序的加工一结束就立刻转到下一道工序,从而使得工序间在制品的数量接近于零。
2.按加工顺序排列设备
在一些工厂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同工序的加工设备之间的距离非常远,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品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人力才能搬运到下一道工序,这样的现象被称为孤岛设备。“一个流”生产要求放弃按设备类型排列的布局,而是按照加工顺序来排列生产设备,避免孤岛设备现象的出现,尽可能使设备的布置流水线化,真正做到只有“一个流”。
3.按节拍进行生产
“一个流”生产还要求各道工序严格按照一定的节拍进行生产。如果各道工序的生产节拍不一致,将会出现产品积压和停滞,无法形成“一个流”。因此,应该设法让生产慢的设备快起来,生产快的设备适当减慢速度,每一道工序都按节拍进行生产,从而使整个生产过程顺畅。
4.站立式走动作业
在很多工厂的生产现场都可以看到,工人们几乎都坐着工作,他们的很多动作都属于浪费。从JIT的角度来讲,为了调整生产节拍,有可能需要一个人同时操作两个或多个设备,这就要求作业人员不能坐着工作,而应该采用站立走动的作业方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5.培养多能工
在传统生产方式中,工人通常只会操作一种设备。当A设备的生产能力很强而B设备的生产能力较弱时,很容易造成A设备的操作工人空闲而B设备的操作工人过于繁忙,从而导致生产不均衡。因此,“一个流”生产要求工人能够操作多台生产设备,通过培养多能工来均衡整个生产节拍。此外,培养多能工还有利于人员的增加或减少。
6.使用小型、便宜的设备
由于大型设备的生产能力很强,很容易让后续工序无法及时跟上,从而导致大量的中间产品积压。此外,大型设备还会造成投资和占地面积的增加。因此,JIT不主张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批量大的设备,而主张采用小型、便宜的设备。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越便宜的设备越好,这样不但投资少,而且灵活性高。
7.“U”型布置
如果将生产设备一字摆开,工人从第一台设备到最后一台设备就需要走动很远的距离,从而造成严重的人力浪费。因此,“一个流”生产要求将生产设备按照“U”字型来排列,从入口到出口形成一个完整的“U”型,这样就可以大量的减少由于不同工序之间的传递而造成的走动,减少时间和搬运的浪费,增加生产效率。
8.作业标准化
作业的标准化就是要求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都有一份作业指导书,然后检查员工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工作,这样就能强制员工严格按照既定的生产节拍进行生产。如果作业没有标准化,那么生产一个产品的时间就得不到控制,无法控制生产节拍,更无法保证形成“一个流”。

13设备垂直布置

“一个流”生产的概念和要点“一个流”生产的概念和要点“一个流”生产要求作业场地、人员和设备必须得到合理的配置,因为按照传统的设备配置方式实现“一个流”生产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为了保证产品从加工开始到最后一道包装工序都是“一个流”,就必须对设备的布置进行调整。以下将对传统生产方式和JIT生产方式的设备布置情况进行比较。1.传统生产方式下的设备布置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生产设备的布置通常采用水平布置方式,即将相同的机器摆在一起。车间内的工人做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工作,当第一道工序结束之后,转入另一个车间进行第二道工序的加工。在市场需求比较强烈的情况下,采用这种布置方式还是有成效的。
2.JIT生产方式下的设备布置
实际上,在如今市场需求信息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水平布置的方式是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的。由于工序与工序之间相对较远,中间产品的搬运将浪费不少的时间和人力。这时候就需要依据JIT的生产方式,采用垂直布置的方式。如图(b)所示,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摆放了A、B、C三道工序所需的设备,A设备加工完成的产品可以立刻转移到B设备,然后转移到C设备。这样由横向变为纵向,做到了“一个流”生产。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